节选自:2023-023|科技前沿:AI新玩家,还有机会吗?

今天,我将从两个话题出发,为你提供知识服务。第一个是来自青年科学家彭天放老师的,新年第一期硬科技报告。第二个是,全国旅游市场陆续迎来复苏。

先来看第一条。《得到头条》的老朋友,也是我们的特约顾问,青年科学家彭天放老师,带来了今年的第一期硬科技报告。这回主要聚焦在一个话题,就是2022年这一轮AI热,新玩家的机会到底在哪里?

2022年AI有多热?即便不从事这个行业,你肯定也感受到了。比如,在《科学》杂志公布的2022十大科学突破里,有创造力的人工智能,就赫然在列。再比如,AI大规模破圈,从ChatGPT到AI绘图,玩过的人不少。要知道,上一回AI这么热,还是2016年,AlphaGo击败李世石的时候。

但是,这一轮AI热,其实很多人都有两个担心。第一,这回能不能带来新一轮的商业机会?会不会像2016年那样,炒一轮概念就冷却了?第二,假如这其中有商业机会,我们又该怎么把握?

针对这两个问题,彭天放老师搜集了过去两个月里,大量国内外的研究报道。

首先,这其中有没有商业机会?肯定有。因为这回AI的能力,跟2016年的AlphaGo,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。AlphaGo擅长的是运算,但创造力方面非常一般。而2022年的这一波AI,在创造力上,几乎上升了一个能力层次。用专业的行话说,比如,注意力机制(Transformer)、扩散模型(Diffusion)等等代表性的新算法,在能力上都超过了之前的卷积(CNN)、循环(GNN)、对抗(GAN)等等各种神经网络。

这些专业的名词你不用记。只需要记住一个结论,就是这一波AI在文字、图像、语音等需要创造力的任务上,效果奇佳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波AI热,只是刚开了个头。其中的很多潜力,比如,“注意力机制”“扩散模型”这些新算法的潜力还远没有被充分开发。假如全都发挥出来,这其中的机会就更不得了了。

简单说,AlphaGo那一轮AI热,带火的其实是概念,是信心。但是这一轮AI技术,是真好用。

但是,咱们也别高兴太早。这里面有机会不假,但这些机会,目前都攥在巨头手里。因为这些新算法的AI模型“太大了”。所谓AI模型大,就是指训练这个模型,需要的数据极多,周期极长,成本极高。比如聊天机器人,2019年之前,行业一线水平的语言模型参数规模,大概在十亿量级。到了2020年,OpenAI公司发布的GPT-3模型,参数规模一下升到了1750亿。而到了2022年,国内外很多公司都为自己万亿参数的模型开了发布会。

达到这个规模,成本有多高呢?你的模型要经过很多次训练。而以2020年的GPT-3模型为例,业界估计这个模型训练一次的成本高达1200万美元。什么概念?差不多够你去台积电做一款7nm芯片。而且芯片毕竟是个硬件,是好是坏,设计阶段咱们心里大概有谱。但AI模型训练有不确定性,业界经常开玩笑说,这玩意儿就像炼丹一样,多少得靠点运气。而只有市值上千亿美元的巨头,才有这个去赌一把的资本。

那么,这是不是意味着,新玩家就没机会了呢?也不是。

上个月4号,就在ChatGPT发布不久,硅谷著名的投资人查马斯(Chamath)在自己的视频账号上发表了一个观点。他认为,随着大模型的功能越来越强、成本越来越高,AI领域有可能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商业模式,叫做模型即服务,英文简称是MaaS(Model as a Service)。 这种商业模式最近也经常被国内外一些学者和企业家探讨。

所谓模型即服务,你可以这么理解。就是大公司,开发出了一套AI模型,这是一个底板。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接受过良好基础教育,数理化全都满分,各种基本功都特别扎实的应届生。基础虽好,但对于专业领域,还是个门外汉。你要是让他做点具体的、特别专业的工作,比如医疗、教育、销售,他还得再深入学习。

而MaaS模式,指的就是把这个算法的培训过程,分成两段。基础教育阶段,需要极大的投入,数理化全都得学一遍。这个阶段,由巨头完成。他们相当于模型的创造者,给你送来一个特别聪明、基本功特别好的通识型人才。而第二个阶段,你得把通识型人才,培养成能在某个领域干活的专业人才。这一步,科技巨头并不擅长,就得由细分领域里的公司来完成了。做这个细分领域训练的人,被称为模型打磨者。

这个针对AI模型在细分领域的二次训练,就是留给新玩家的机会。按照MaaS模式,科技巨头在将来会对外开放这些AI模型的调用接口。吸引一些规模较小,但是对行业理解更深的玩家,付费使用这些接口,并将模型打磨成真正满足行业需求的应用。

这么一来,从巨头到新玩家,都可以获益。你看,巨头虽然承担了巨额的模型开发成本,但可以从其他行业中,收取模型接口使用费,而且避免了过度聚焦到某个特定行业带来的风险。同时,细分行业里的人,也不用从头研发,能以更低的成本来使用AI模型。

你看,对新玩家来说,这是不是一个好消息?而更好的消息是,这个模式,已经开始逐步实践了。彭天放老师专门去做了调研,找了几个MaaS模式的实践案例。

第一个例子来自音乐领域。上个月15号,两位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工程师,发布了一款叫做Riffusion的音乐创作工具,可以根据你输入的一段话生成一段音乐。更有趣的是,这个AI音乐创作工具,并不是他们自己从头开发的,而是他们利用业余时间,借助一款已经开源的AI画图算法,微调之后,改造成的一个AI音乐创作工具。

比如,你输入“电吉他摇滚独奏”,就会听到这么一段音乐。

再比如,输入“在放克基础上的萨克斯爵士独奏”,就会听到这么一段音乐。

听到这里你肯定会好奇,本来是用来画画的AI模型,怎么搞出了一个创作音乐的工具呢?这里的关键在于频谱图。频谱图专业知识就不展开说了,大概的原理就是,每一段声音可以用一张叫频谱图的图片来表示。这两位工程师,就是让AI大量学习频谱图片,让它具备了作曲的能力。

第二个例子来自医疗领域。上个月23号,美国谷歌公司发布了一个叫做Med-PaLM的模型,在美国医师职业测试中,首次拿到了跟人类医生基本一致的分数。很有希望在未来的AI问诊中发挥更大的作用,降低医疗服务的成本。

这里的技术细节就不过多深入了。总的来说,这位AI医生的诞生,也遵循了刚刚提到的两段式训练方式。也就是,利用一个已经成形的基础AI算法,叠加上一套专门基于医疗数据的训练流程,两轮打磨之后产生的成果。

最后,我们留一个开放性的思考。你所在的行业,基于行业知识和AI大模型,有可能诞生哪些有意思的应用呢?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。

再来看今天的第二条。随着疫情逐渐缓解,全国的旅游市场陆续迎来复苏。咱不看具体的出行数据,单从股市上就能反映出来。比如,去年11月以来,A股景点及旅游板块涨幅一度超过了40%。

好,光鲜的一面就摆在这。但是,也有很多人开始琢磨,这个火爆,能持续多久?注意,咱们可不是想泼冷水。而是这个担心背后,其实反映出了景点旅游行业,一直以来面对的一个约束,那就是,资源约束。

你看,但凡你能叫得出名的景点旅游公司,很多都背靠一个独特的自然资源。比如张家界、长白山、峨眉山、丽江股份、黄山旅游等等。这固然是个好事。但是,反过来看,这也是一个约束。那就是,你的回头客可能不多。

在日本旅游圈流行一句话,叫,一辈子不去富士山的人是笨蛋,一辈子去两次富士山的人也是笨蛋。言外之意,富士山虽然美,但是爬一个来回得24小时,一辈子去一次就够了,何必自己为难自己?再比如,你奔着一个美景去打卡拍照,结果当天有大雾。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变量,你的所有期盼就都泡汤了。

你看,这是不是景点旅游公司的普遍困境?有资源,但是也只有资源。

但是最近,我注意到有一个公司很特别,它没有一处自然景区,也不是乌镇这样的人文圣地,但是市值超过400亿元。要知道,中青旅的市值也不过100多亿元。这家公司叫宋城演艺。

宋城演艺在杭州,而杭州过去又是南宋都城,宋城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。那么,在没有独一份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,宋城演艺是怎么做大的呢?我觉得他们的打法,像极了以前看过的一句旅游宣传语。叫,人,是最美的风景。

既然没有天然的风景,那么我就把人变成风景。

怎么变?简单说,这个过程分两步。第一步,在景区附近建设主题乐园。这倒不新鲜。但有意思的是第二步,也就是,在主题乐园里,搞演出。但是注意,演出本身不稀奇,关键是演出的模式。你要想达到让人变成风景的程度,你的演出规模就必须足够大。大到什么程度?放眼过去,能把你的全部视线填满。过去看演出,是观众围着演员转。而宋城的演出,是演员围着观众转。比如表演抛绣球,整条街上全是演员。有扮演抛绣球的姑娘的,有扮演围观群众的,而且还时不时来点歌舞。同时,在网络上大范围传播,估计你可能也看到过相关的视频。

但是,宋城真正厉害的地方,还不是演出本身,而是演出背后的设计策略。

首先,宋城的演出虽然设在景区附近,但是在设计时,其实想的是尽可能不依赖景区资源。在外面能演,在室内也照样演,不管到哪都能演。比如宋城演艺的招牌节目,《千古情》就全都是室内演出。你再看其他演出,比如张艺谋的印象系列,就属于山水实景演出,只能在这个地方演。

其次,宋城演艺的节目,全都是高度模块化的。比如所有的节目,蓝本都来自五个要素,分别是历史起源、战争、爱情、离别、今日美好生活。再比如,节目的编制,全都是5到6幕。再比如,节目构成,一定包括歌舞、杂技、武术、走秀。而且多数是群像演出,没有谁是绝对的主角。你找著名演员能演,你去附近的艺校找几个学生也能演。

这个模式的复制能力有多强?今天宋城演艺已经在全国建了11个主题乐园,而且因为节目都是模块化的,可以任意组合拼配,这就导致一个景区一年四季演下来,不带重样的。你去过一次,再去第二次还是觉得新鲜。

你看,这么一步步下来,宋城演艺其实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。我的生意好不好,不是由景区天气说了算,而是由我自己说了算。而这其中,最大的确定性,还是人。我改变不了景区,改变不了天气,但是,我能改变人啊。把我的演出、我的演员、我的节目变得更好。然后,再把人变成最重要的风景。

撰稿:彭天放、李加亮
讲述:李南南
轮值主编:马慧